* 新闻详情- */>
咨询热线:
18923629621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,在厨师之乡—顺德越来越注重经济的发展,而忽视了传承和保留。一群“水乡画派”的顺德画师们,用他们艺术的构图勾起了顺德人民的记忆,让发展者开始着手保护好自己的家乡文化。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,我们也是否应该去了解那具有水乡特色的民间文化呢?
关于“纸通公仔”,我收集到这样一些资料。
“纸通公仔”在当时是相当有名气的。“纸通公仔源于广东顺德,当年珠三角的自梳女为了维持生计,在姑婆屋里以小作坊的方式,按照戏曲故事、神话传说等内容,用半透明的纸卷成通管,横剪成圈的纸通粘贴成人物、花鸟等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,组成一板板饶有趣味的‘纸通公仔’,以拜七姐之用(一说为应和番禺的‘乞巧节’)。”
这样一种手工艺术品可谓见证顺德自梳女的过往历史,在艺术角度看,值得欣赏借鉴;在历史价值上,它又有浓厚的文化韵味。随着社会的进步,顺德只剩下为数不多的自梳女了,因此这项手艺是再无后人、难以保存,恐怕要将其永远地留在历史档案中。
你可知道,顺德除了是“厨师之乡”,还是“龙舟之乡”?这正是因为在清朝,顺德民间广为流传龙舟歌,而顺德腔才是最正宗的龙舟歌。
先来看看“龙舟说唱”吧。
“龙舟说唱相传始于清乾隆年间,由一名原籍广东顺德龙江乡的破落子弟首创。流浪歌者肩扛木雕龙,左手挂小锣小鼓,一边吟唱,一边敲打,很有一番韵味。这种说唱形式曾广泛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乡镇,内容涵盖众多广泛流传的古典民间故事与传说,被吸收成为粤剧唱腔的常用曲牌。”
虽说当时唱龙舟的人不多,多数是为温饱而做了这个行当。但后来,每逢好日子,大家都会找唱龙舟的人来表演,更加喜庆,后来更渐渐深入人心,形成一门艺术。著名的“龙舟公”有尤学尧、伍于筹等。
然而到了现在,看到这两种民间艺术危在旦夕,作为顺德人,怎能叫我们不心痛?
会唱龙舟歌的人是越来越少了,而愿意学的几乎没有。看来要保留好这些民间文化,需要鼓励更多的人去认识和了解它,才让它有重新兴起的可能。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,加大宣传力度,让人们对民间文化感兴趣。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,在学习之余,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团体,主动去学习和探索这些民间文化的根源和底蕴,这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,也是我们的责任。当然,学习文化还需要搭建一个合适的平台,如果有更多的民间文化学习活动,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,相信传统文化不会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。
向前走固然重要,但不要忘记我们走过的路程,所以经济发展中保留属于自己的文化成果是必不可少的。顺德的文化——水乡文化是世界的瑰宝,我们要好好珍惜。